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图片
在中医看来,人体的健康与长寿,离不开 “水火既济” 这一核心平衡。心属火,位居上焦,宜降;肾属水,位居下焦,宜升。心火下降以温肾水,肾水上升以济心火,阴阳相济、水火交融,身体才能气血调和、神清气爽。反之,若肾水亏虚不能上承,心火失制妄动炎上,就会引发诸多不适:比如大脑像被烈火炙烤,思绪纷乱停不下来,入夜则心神不宁、梦多易醒,白天又因水火失衡、精气耗损而乏力无神。久而久之,脏腑功能失调,衰老加速,自然与长寿渐行渐远。可见,让心肾相交、水火既济,正是滋养生命本源、迈向长寿的关键。
古籍中对水火既济的论述尤为精妙。《素问・六微旨大论》言:“升已而降,降者谓天;降已而升,升者谓地。天气下降,气流于地;地气上升,气腾于天。故高下相召,升降相因,而变作矣。” 这天地间的升降之道,恰如人体心肾的水火相交 —— 心火下降、肾水上升,才能像天地之气循环那样生生不息。《格致余论》中 “人之有生,心为火居上,肾为水居下,水能升而火能降,一升一降,无有穷已,故生意存焉”,更直接点出心肾水火的升降循环,是生命延续的根本,一旦失衡,“生意” 便会衰减。
要实现水火既济、填精益髓,可采用 “水火济济方” 加减调理。我用基础方为:酸枣仁 30 克、黄连 6 克、龟甲 24 克、胎盘 15 克、黄芪 30 克、熟地 15 克、党参 15 克、五味子 10 克、麦冬 12 克、砂仁 6 克。加减方法:若心烦明显、舌尖红,加栀子 10 克以清心泻火;若腰膝酸软、耳鸣,加杜仲 15 克、枸杞 15 克以补肾强腰;若脾胃虚弱、腹胀,加白术 15 克、茯苓 12 克以健脾助运。
用药方法:先将龟甲打碎,加水浸泡 1 小时后大火煮沸,转小火煎煮 40 分钟;再加入除胎盘、砂仁外的其余药材,继续煎煮 30 分钟;最后放入砂仁,煎煮 5 分钟后关火,滤出药液。胎盘研成细末,分早晚两次用药液冲服,每日 1 剂,早晚温服。
方解:酸枣仁养心安神,既能收敛浮越的心火,又能滋养心血,为水火相交打下基础;黄连苦寒,直清心火,遏制其炎上之势,使心火能顺利下降;龟甲咸寒入肾,滋阴潜阳,既能补充亏损的肾水,又能引肾水上承,与黄连一降一升,推动水火相济;胎盘性温,大补精血,能峻补肾精、填精益髓,让肾水充盈有源;黄芪、党参益气健脾,补气血生化之源,使水火升降有足够动力;熟地滋阴补血,既能助龟甲滋肾水,又能养心阴;五味子敛肺滋肾、宁心安神,可固摄精气,防止水火相交时的耗散;麦冬养阴生津、清心除烦,助心阴制约心火;砂仁理气和中,防止龟甲、熟地等滋腻药物碍脾,保证脾胃功能正常,使药力能顺利运化。全方通过清心火、滋肾水、补气血、助运化,共奏水火既济、填精益髓之效,从根本上改善因水火失衡导致的诸般不适。
不过,中医强调辨证施治,每个人的体质与病情都有差异,比如有胃病者需调整砂仁用量,或加用护胃药材;阳虚体质者则需减少黄连等苦寒药的用量。因此,使用此方前务必找专业中医面诊,结合舌象、脉象等综合判断,才能真正做到千人千方、对症施治。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
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